找到相关内容931篇,用时12毫秒. ·把佛教导航设为主页
  • 佛教的起源及佛教的追求

    欲望才能得到心灵上的平静,经由涅盘圆满。  佛教追求的就是“自净其意”,自净其意的方法,就是“诸恶莫作,众善奉行”。简单地说,就是“别做坏事,多做善事。”  由于汉族自古以来就是以善良为宗旨,这种强调...

    不详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15043355723.html
  • 无住妙觉,流布禅心

    无住妙觉,流布禅心   幸见师之文集出版,举笔随感,叹师无住妙觉,流布禅心!师作甚丰,皆为众生离苦得乐;婆婆心切,处处直指二元缠缚。赞叹!  七佛通偈:“众善奉行,诸恶莫作,自净其意,是诸佛教”。今学佛人多能众善奉行,诸恶莫作。然明了自净其意者为数不多,又云何“降伏其心”?  我们生活在矛盾的世界里面,  内和外,是与非,对与错,  即使是满天的星辰,  与浩瀚的虚空依然相对。  站在矛盾的任何...

    不详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17082162429.html
  • 修行从心开始 ——如瑞法师

    不仅要自己真正的对治,敢于把自性的、内心里的烦恼,都敢于表白出来。也要让大家帮助我对治的。 所以说:诸恶莫作,众善奉行,自净其意,是诸佛教。大家好好地思维思维,如果你一切的恶不去做,一切善难道不好修吗?到最后才能达到自净其意的。 佛法是心法,你懂得的话,念念从心起。那就看这个念到底是什么念,是善念是恶念?怎么来抓住它?怎么来对治?就要来检查,你的一举一动,有没有偏离佛的教。 戒律就是用来对照的,它像...

    佚名

    |论坛精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23030076120.html
  • 念佛十大功德

      十、命终之时,心无怖畏,正念现前,得见阿弥陀佛,并诸菩萨圣众,手持金台,接引往生西方净土,尽未来际,受胜妙乐。   南无阿弥陀佛!阿弥陀佛!   诸恶莫作 众善奉行 自净其意 是诸佛教 ...

    佚名

    |念佛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article/2008/12/084739210.html
  • 云栖法汇佛示念佛十种功德

    犹如敬佛。   十、命终之时,心无怖畏,正念现前,得见阿弥陀佛,并诸菩萨圣众,手持金台,接引往生西方净土,尽未来际,受胜妙乐。   南无阿弥陀佛!阿弥陀佛!   诸恶莫作 众善奉行 自净其意...

    佛说

    念佛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article/2005/12/1522362332.html
  • 佛教的因果思想与养生

      佛教养生之道的一个最大特点,就是贯穿着三世因果的观念。佛教基于这种观念,要求信徒“诸恶莫作,众善奉行,自净其意”,直至解脱生死,成就佛果。要想健康长寿,不完全在于吃得多好,保养、锻炼得多好,根本之道还在于有一颗平和仁慈之心,能广作善事。古来众多的高僧生活十分艰苦,衣食住行依戒规降到了极低的水平,而他们的寿命多数都能超过生活优裕的帝王、官绅,这值得世人深思。现代社会,人类因生活水平的提高、医疗...

    不详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08105854911.html
  • 菩萨三要素

    佛陀说“诸恶莫做,众善奉行,自净其意,是诸佛教。”讲白了:坏事不做,好事多做,为而不居,把一切推的干干净净,好像自己没做过一样,如此保持秒秒安祥,这就对了,佛所教导的就是这些,做得这些的就是菩萨!...印经印一切有利于弘扬佛法的文字,复制流通佛法光盘等等,这都是无量的功德。什么叫精进?一丁点儿善,也要抓住,无善不修,正所谓“莫以善小而不为”,这就是精进。   自净其意,其实就是离相的功夫,《金刚经》的...

    不详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06500246558.html
  • 促进和终止因果转化的关键

    灾难。因财得祸和因贵遭戮以及类似的例子很多。因此,我们如果真的希望灾难远离我们,首先要明辩善恶,切不可以恶为善。然后就要诸恶莫作,众善奉行。最后一定要“自净其意”,这句话是关键。我们能够明辩善恶,知道了因果之间的对应关系,然后诸恶莫作,众善奉行,兢兢业业的去修因克果。但是对真正意义上的修行而言,这还只是辅助之举,其实质着落在“自净其意”上。释迦牟尼佛在成道后第一句话说的就是:“奇哉,奇哉,大地一切...

    佚名

    |论坛精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22554475751.html
  • 佛教戒律原则与儒家道德观念的契合

    一基本原则上,佛教戒律与儒家伦理存在相通与契合之处。  佛典中屡次提到的“七佛通戒偈”,可以被认为是戒律的基本原则:“诸恶莫作,众善奉行,自净其意,是诸佛教。③”其中第一、二两句分别从“负面”和“正面...,修行善道,成就涅架。在主客体关系中,客体的意义依赖于主体而存在,即戒律“禁止”和“提倡”的所有内容,均以实行戒律的个人自愿、自觉为前提。相应的是,如果没有个人的“自净其意”,所有戒律也就失去约束力;...

    彭自强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22493566750.html
  • 《七佛通戒偈》浅释

    这首偈语是过去七佛教化众生用的,非常重要。实际上只有四句话“诸恶莫作、众善奉行、自净其意、是诸佛教”。前三句话就概括了很多内容,把佛教的基本教理都包括进去了,这也可以说是十方三世一切诸佛教化众生的纲领。作为佛教徒,我们应该很好的学习、领会、信受奉行。我也理解得敷浅,和同修们一起学习。 先把这四句话作个简单的介绍:“诸恶莫作、众善奉行、自净其意、是诸佛教&...

    昌臻法师

    戒律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article/2006/06/1615344692.html